半年报拆解:东财38%的营收增长从何而来?

《投资者网》吕子禾  |   2025-08-27 18:01:30
分享到
厚积薄发。

资本滩.jpg摄图网_328307200_放大镜和图成功财富调查股市报告投资商务商业营销人士(企业商用).jpg

《投资者网》吕子禾

8月的资本市场总是不缺焦点。近日,东方财富2025年半年度报告发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68.56 亿元,同比增长 38.65%。在今年资本市场波动起伏、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东方财富的业绩让市场看到了互联网财富管理龙头的强劲韧性。

说起东方财富,不同群体对它的印象或许各不相同。对老股民而言,它是陪伴多年的“东方财富网”和充满烟火气的“股吧”;对年轻投资者来说,它是便捷的证券交易通道,是能一站式买到各类基金的“天天基金网”;在行业研究者眼中,它是国内少有的打通“资讯-交易-理财-数据服务”全链条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体。

从早年靠免费财经资讯积累流量,到后来拿下基金销售、证券经纪牌照,再到如今构建起多元化的财富管理版图,东方财富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从垂直财经门户到行业巨头的转变,成为观察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变迁的重要样本。

如今,在券商经纪业务佣金战愈演愈烈、传统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当下,东方财富的流量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从财经门户到互联网财富管理“生态体”

东方财富的成长路径,堪称互联网企业切入金融领域的经典案例。早年间,国内财经资讯平台还处于“群雄逐鹿”阶段时,东方财富就凭借“东方财富网”的专业内容和“股吧”的社区属性脱颖而出。前者满足用户获取行情、资讯的核心需求,后者则通过用户UGC内容增强粘性,形成了独特的流量护城河。

据行业数据显示,2010年前后,在用户流量和黏性指标两个方面,东方财富网占整体垂直财经服务网站的40%。

随着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和牌照管制逐步放松,东方财富开始加速“破圈”:2012年拿下基金销售牌照,正式切入财富管理领域;2015年收购西藏同信证券,获得证券经纪、融资融券等核心牌照,完成从“信息服务”到“交易服务”的关键一跃。

此后,东方财富又陆续布局期货、保险经纪、金融数据服务等业务,最终形成如今的多元化业务格局。这种“平台+牌照+生态”的模式,让东方财富区别于传统券商的重资产运营,它不需要大规模铺设线下网点,仅靠线上平台就能服务海量用户。

更关键的是,东方财富各业务板块之间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举个简单的例子:用户在东方财富网看到某只股票的分析文章后,可能会通过东方财富证券开户交易;交易过程中,若有融资需求,可使用两融业务;而当用户有闲置资金时,又可能通过天天基金购买基金产品进行理财。

这种“一站式服务”不仅让用户无需在多个平台间切换,也让东方财富能深度挖掘单个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累计实现基金认(申)购交易近9830万笔,销售额突破1.05万亿元,这种用户转化能力,正是同行难以轻易复制的核心优势。 

谁挑起增长的“大梁”?

从半年报数据来看,东方财富上半年的增长主要由证券业务“挑大梁”,基金代销业务稳中有缓,AI技术则成为重要加分项不过对比同行,各业务的表现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证券业务无疑是上半年的“业绩引擎”。报告期内,东方财富证券实现营业收入62.57亿元,净利润41.75亿元,同比均实现快速增长。

其中,经纪业务股基交易额达16.03万亿元,在沪深京三市日均股基交易额同比上涨65.7%的大环境下,公司市占率进一步提升,也逼近部分中型传统券商。信用业务方面,融出资金规模虽略有下降,但利息净收入仍增长39.38%,主要得益于两融利率市场化下的精细化定价。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财富证券上半年获批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这一业务目前在行业内仍属于“蓝海”。东方财富的入局有望进一步丰富收入结构,对比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虽然起步较晚,但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未来或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基金代销业务则呈现“规模领先、增速承压”的态势。截至6月末,天天基金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6752.66亿元,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3838.10亿元,虽仍稳居行业前三,但上半年金融电子商务服务收入仅微增0.31%。

这背后既有行业因素,也有竞争压力。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新发规模同比下降近20%,支付宝、微信理财通通过场景优势抢占用户,传统银行如招商银行则凭借高净值客户服务分流需求。对比同花顺的基金代销业务,东方财富的表现虽相对稳健,但如何突破增长瓶颈,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AI技术的应用则成为东方财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抓手。报告期内,妙想AI已全面融入资讯、行情、客服等场景。不过从研发投入来看,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4.99亿元,同比减少10.27%。这或许意味着东方财富的AI技术从“投入期”进入“收获期”,但长期来看,若研发投入持续低于同行,可能会影响技术迭代速度,毕竟在金融科技领域,技术领先性往往直接决定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下一步该怎么走?

站在半年报的节点回望,东方财富的优势依然明显,但放在行业竞争格局中,无论是来自互联网同行的冲击,还是传统券商的转型压力,都让它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从机遇来看,东方财富正身处“居民财富转移+资本市场改革”的双重红利中2025年上半年,中国境内住户存款余额突破162万亿元,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明显,而东方财富的互联网平台恰好能承接这部分“长尾用户”的理财需求。

对比传统券商,其低门槛、便捷性的优势更为突出。同时,资本市场改革也在为其赋能:科创板“1+6”深化改革、做市业务扩容等政策,都为证券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据测算,若做市业务顺利推进,2025年全年有望为东方财富贡献超5亿元收入。

但挑战也不容忽视。首先是同业竞争的加剧,互联网赛道上,同花顺凭借炒股软件的高渗透率,正加速布局证券、基金业务,试图分流用户;传统券商方面,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也在加大线上投入,且传统券商在高净值客户服务上更具优势。

其次是经营现金流压力,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6.28亿元,同比下降54.84%,主要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这一指标对比同业表现欠佳,若后续资金周转不畅,可能会影响业务扩张节奏。

对于普通投资者和用户而言,看待东方财富需要客观权衡其优势与风险。短期看,证券业务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仍有增长空间,AI技术的落地也能带来一定的业绩弹性;中期则需关注基金代销业务能否突破增长瓶颈,以及做市业务的推进速度;长期而言,能否在机构业务、国际化布局等领域打开新市场,将是其能否维持龙头地位的关键。

总的来说,东方财富2025年半年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但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加速融合的当下,这家龙头企业能否继续领跑,既要看其能否守住流量和成本优势,也要看技术创新能否持续转化为业务增长动力。(思维财经出品)■

东方财富

声明:思维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