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张伟
8月,国内锂电池龙头之一的欣旺达(下称“公司”,300207.SZ)披露《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交易所上市(IPO)。
据Wind数据,目前有宁德时代、赣锋锂业、龙蟠科技等锂电企业已经实现“A+H”上市。随着欣旺达、亿纬锂能等提交申请,掀起新一轮赴港上市热潮,谁能成为下一个“A+H”的锂电公司,也备受关注。
减持套现与股权质押
公开资料显示,欣旺达成立于1997年,由广东茂名的王明旺、王威两兄弟创立。公司最初主要从事消费类电池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通过与飞利浦、ATL、三星、小米等大客户的合作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2008年,欣旺达开始布局动力类电池(又称“电动汽车类电池”)业务,以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电芯、模组、BMS、PACK)为产品核心,上游延伸到矿产原材料、电芯正负极材料等关键环节,下游延伸至电动汽车、储能电站、动力类电池梯次利用等产业,形成了锂电全产业链的一体化版图。
2011年,欣旺达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创业板首家以“锂电池模组整体研发、制造及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得益于国内锂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欣旺达上市后的营收、净利润大幅提升。
财报显示,2011年欣旺达的营收只有10.31亿元,2024年已经超过5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同期欣旺达的净利润从8267万元增长至14.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
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欣旺达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为269.85亿元、净利润为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82%和3.88%。民生证券认为,欣旺达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异、未来消费电池盈利稳健,下游客户结构优质,维持“推荐”评级。
A股市场上,从2020年开始锂电行业受到追捧,欣旺达的股价也一路上涨,公司市值最高时曾突破1000亿元。彼时,王威、王明旺两兄弟也以超过300亿元的身价成为广东茂名首富。
目前,欣旺达的股价较2021年的前期高点已经大幅回落,截至9月15日收盘,欣旺达的市值约530亿元。股价波动的同时,欣旺达的实控人还通过大额减持频繁套现。据公告,2020年至2022年,王明旺通过减持累计套现近30亿元。
目前,王明旺、王威仍是欣旺达的前两大股东,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9.6%和7.18%。值得注意的是,王明旺、王威均存在股权质押。据中登统计,王明旺、王威的未解押股权质押数量分别为1.31亿股和0.49亿元,占其所持欣旺达股份的36.18%和37.07%,占公司总股本的7.09%和2.66%.
为何赴港上市?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欣旺达已成行业巨头之一。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按2024年出货量计,欣旺达在全球手机电池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为34.3%;同时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厂商,市占率为21.6%。2024年,欣旺达成为全球前十的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电池厂商。
目前,消费类电池仍是欣旺达的最大业务板块。据《招股书》披露,2024年,消费类电池、动力类电池、储能系统类电池在欣旺达主营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54.3%、27%、3.4%,其他业务的营收占比为15.3%。
今年上半年,动力类电池的营收占比提升至28.2%,创下新高。不过,动力类电池的价格战,拖累了欣旺达主营业务的盈利下滑。今年上半年,欣旺达的扣非净利润为5.8亿元,同比下降28%。
据半年报显示,动力类电池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为76亿元,但该板块却亏损4.3亿元。动力类电池业务的不给力,导致欣旺达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同比下降近5个百分点,约16%。同时公司净利率为0.91%,同比下降47%。
事实上,动力类电池业务一直是欣旺达的“软肋”。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该板块的亏损分别为12.6亿元、15.68亿元、18.55亿元,加上今年上半年,近三年半的累计亏损超过50亿元。
据公告披露,欣旺达曾计划分拆公司的动力类电池业务(即欣旺达动力)到创业板上市,或许是考虑到该板块的持续亏损情况,最终“A拆A”也不了了之,直到今年,欣旺达提出赴港IPO,以实现“A+H”上市。
还有观点认为,公司目前的现金流压力,或许也是欣旺达赴港上市的原因之一。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欣旺达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0.35亿元,同比下降39.78%;应收账款为161亿元,约占总资产的17.5%。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65.5%,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有息负债为258.1亿元,同比增长26.3%。
募资用途显示,欣旺达本次IPO的募资将主要用于支持公司全球化布局与海外业务发展、加强研发投入、智能化改造升级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但据《招股书》披露,欣旺达的产能利用率出现下滑,消费类电池从2022年的94.2%降至今年一季度的84.3%;动力类电池从83.5%跌至53.6%。在两大主要产品的开工率均出现下滑的情况下,欣旺达未来如何消化新增产能,也值得关注。(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