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张伟
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四川宜宾,有望再添一家H股上市公司。
9月3日,根据香港交易所披露,光伏“黑马”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发睿能”或“公司”)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交所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上市。
此前,宜宾银行于2025年1月在港交所挂牌,成为宜宾首家赴港上市公司。英发睿能最终能否成为宜宾第二家H股公司,还有待观察。
“户口”迁移背后的产业争夺
资料显示,英发睿能不是宜宾本地企业,属于政府招商引资而来,且宜宾国资在其持股比例超过25%。这中间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股权信息显示,英发睿能的控股股东为南京睿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南京英发”)。南京英发由张发玉家族100%持股。张发玉是上海英发集团的创始人,早年通过生产电视机配件赚得第一桶金。
1991年,张发玉斥资350多万元在浦东机场附近购20亩地,创办了上海浦东英发电子有限公司,几经发展后壮大为上海英发集团。目前,上海英发集团的年产值达200亿元,业务涵盖光伏电池、新能源电站、电子运营、产业运营等领域。
2016年,张发玉在安徽创立英发睿能,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片。2022年,英发睿能开始对外融资,本次IPO前的融资金额合计34.26亿元,吸引了包括宜宾高投、东合创投、建鑫投资、朋英创投、晨道资本等投资者。
目前,南京英发持有英发睿能45.63%的股份;宜宾国资持有26.51%的股份,为公司前两大股东。宜宾国资也是是除张发玉家族外,英发睿能最大的外部投资者。南京英发由张发玉、罗宝英夫妇及其儿女张杰、张敏100%控股。
融资信息显示,宜宾国资向英发睿能一共注资了20.53 亿元,对应获得26.51%的股权。同时,南京英发通过对外转让,累计套现1.91亿元。本次IPO前,张发玉家族仍持有英发睿能49.1%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宜宾国资不仅投钱,还把英发睿带回了宜宾。工商信息显示,今年5月,英发睿能的注册地从安徽滁州迁移至四川宜宾。同时公司全称由安徽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分析指出,宜宾国资提供的产业扶持、土地资源、资本投入是英发睿能进行“户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因素。除了英发睿能,宜宾还吸引了宁德时代、德方纳米、贝特瑞、科达利、格林美等上下游企业进驻,构建起了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
宜宾当地媒体报道称,从昔日“酒都”到如今的“新能源重镇”,宜宾正以光伏龙头项目为支点,撬动产业升级的绿色杠杆。英发睿能也是宜宾竞速新赛道、孵化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鲜明注脚。
业务转型带来的业绩“阵痛”
《招股书》显示,英发睿能是一家光伏电池片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P型PERC电池片(下称“P型”电池)、N型TOPCon电池片(下称“N型电池”)。目前光伏电池的制造商众多,英发睿能能够脱颖而出,正是踩准了行业节奏。
营收构成显示,2022年,英发睿能生产P型电池为主,收入占比达96.9%。2023年,英发睿能开始布局N型电池,但公司收入仍以P型电池为主,P型电池的营收占比达91.9%,N型电池只有7.1%。2024年,N型电池的营收占比飙升至81%,今年前四个月达95.5%。N型电池完全取代P型电池,成了英发睿能的主营产品。
英发睿能的主动求变,与行业大势有关。据了解,N型电池在效率、温度系数、弱光响应、双面发电等方面优于P型电池。同时N 型电池不受光致衰减的影响,使用寿命较P型电池更长。N型电池由此取代P型电池成为行业主流。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N型电池的出货量达410.8GW,位列第一,且今年上半年的市占率接近80%,预计2030年前都将成为N型电池的发展高速期。根据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按2024年出货量计,英发睿能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达14.7%。
不过,在业务彻底转型期间,英发睿能也经历了业绩波动。2022年至2024年,英发睿能的营收分别为56.43亿元、104.94亿元、43.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亿元、4.1亿元、-8.64亿元。公司2024年的的业绩严重“变脸”。
英发睿能表示,业绩波动,主要受转型所致。2024年9月,英发睿能关停了安徽天长基地的P型电池生产线,公司也不再确认相关收入。全力“押注”N型电池后,英发睿能业绩也迎来了反弹。财报显示,今年前四个月,英发睿能的营收为24.08亿元,同比增长111.23%;同时扭亏为盈,盈利3.55亿元。
不过,随着更多企业进入N型电池的赛道,价格战已不可避免。2023年,N型电池的售价为0.44元/瓦,到2025年4月末,降至0.32元/瓦。
另一方面,虽然N型电池已成为行业主流,其内部也竞争激烈。据了解,TOPCon是N型电池目前的主流技术,占比约66%至77 %;其他技术路线还包括HJT(异质结)、XBC/IBC(背接触)、钙钛矿‑硅叠层等,占比合计不到20%。
相关厂商中,TOPCon的代表企业包括隆基、天合、晶科、晶澳、通威;HJT的代表企业包括天合、通威、爱旭、琏升;XBC/ IBC的代表企业包括海南钧达等。弗若斯特沙利文认为,新能源电池技术的迭代较快,从P型电池、到N型电池,也就几年时间,未来还可能出现其他技术替代目前主流的N型TOPCon电池。
《招股书》显示,除已经关停的天长基地外,英发睿能还有宜宾、绵阳、印尼三个基地。英发睿能计划将本次IPO募资的60.6%投向印尼基地,用于生产最高年产能3GW的N型TOPCon电池。英发睿能表示,目前全球光伏电池片出货量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达1171.2 GW,市场前景广阔。
英发睿能的海外营收逐渐走高。今年前四个月,公司海外营收为5.9亿元,营收占比为24.5%,较2022年的1.83亿元和3.2%,均有大幅增长。(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