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银行领百万罚单,万亿城商行内控遇考

《投资者网》方见微  |   2025-10-28 18:01:30
分享到
遭遇“成长的烦恼”。

银行解码.jpg

摄图网_401027755_投资收益计算(企业商用) (1).jpg

《投资者网》方见微 

10月22日,重庆金融监管局公布最新行政处罚信息,重庆银行因贷款“三查”不尽职、投资业务不审慎,被处以220万元罚款。同时,相关责任人刘晓娜因对贷款“三查”不尽职问题负有责任,被予以警告。 

然而,随着三季报的披露,重庆银行正式以超万亿元总资产的规模跻身城商行“万亿俱乐部”,成为西南地区城商行阵营的重要成员。 

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重庆银行的合规与风控短板正逐渐显现。如何在“做大”与“做稳”之间找到平衡,成为这家万亿城商行下一阶段发展的核心命题。 

百万罚单暴露合规漏洞 

此次处罚的核心问题,直指银行信贷管理的“基本功”——贷款“三查”制度。 

所谓“三查”,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是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第一道防线。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在每一笔贷款发放前,必须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还款能力、担保措施等进行全面调查;其次,在审批环节严格把关。最后,放款后持续跟踪资金用途与还款情况,确保风险可控。 

重庆银行此次被查出贷款“三查”不尽职,意味着其在上述环节中存在明显疏漏。尽管处罚决定书未披露具体案例,但业内分析普遍认为,此类问题通常表现为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未核实借款人真实经营状况或财务数据,或者贷时审查走过场、贷后检查缺失。 

此外,重庆银行还因“投资业务不审慎”被一并处罚,这可能涉及非标投资、同业业务或理财资金投向的合规问题,如投前尽调不足、投后管理缺位、底层资产穿透不清等。 

重庆金融监管局对重庆银行合计罚款220万元,虽金额未达“顶格”,但在当前“严监管、强问责”的政策环境下,已属较重处罚。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对责任人刘晓娜予以警告,体现了监管“双罚制”的严格执行——既罚机构,也追责个人,从而强化了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 

作为西部金融版图中的重要力量,重庆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西部和长江上游地区成立最早的地方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它于2013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2021年在上交所上市,成为西部首家“A+H”上市城商行。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该行下设194家分支机构,员工5365人,业务网络覆盖重庆所有区县,并延伸至成都、贵阳、西安等城市。 

合规风控短板凸显 

梳理2025年以来的监管记录,重庆银行已多次因合规问题被处罚,暴露出其在风控体系上的持续短板。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重庆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已累计收到超过5张罚单,涉及问题包括:分行因“个人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被罚,某网点因“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被查,总行业务部门因“理财销售过程不规范”被责令整改等。 

这些处罚虽分散在不同条线,但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未能跟上业务扩张的步伐。 

近年来,重庆银行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尤其在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等领域加速布局。然而,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规模的快速扩张并未伴随风控能力的提升,导致合规问题频发。 

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违规行为呈现反复发生”的特征。例如,“贷款资金被挪用”、“贷后检查流于形式”等问题,在过去三年的监管通报中已多次出现。这说明,尽管重庆银行已建立较为完整的合规制度体系,但在执行层面仍存在挑战。与此同时,基层机构对合规要求重视不足,总行的监督检查机制有待加强。 

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重庆银行的线上业务占比不断提升,手机银行、线上信贷、智能投顾等新模式快速发展。然而,传统依赖人工审核的“三查”模式已难以应对海量、高频的线上贷款申请,亟需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提升自动化风控能力。 

重庆银行虽已启动“智慧风控”项目,但从业内反馈看,其系统整合度、数据穿透力与实时预警能力仍有提升空间。此次被罚,或将成为其全面升级风控体系的催化剂。 

业绩增长背后,资本补充待解 

尽管合规问题频发,从业绩表现来看,重庆银行整体仍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该行实现营业收入约128亿元,同比增长6.3%;净利润达39.6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在城商行中处于中上游水平。 

据三季报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重庆银行正式以超万亿元总资产的规模跻身城商行“万亿俱乐部”,成为西南地区城商行阵营的重要成员。 

然而,稳健增长的表象之下,资产质量与资本压力仍不容忽视。 

截至2025年6月末,重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8%,较年初上升0.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微升。虽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52%),但上升趋势引发市场关注,特别是在房地产、部分制造业领域,个别项目已出现逾期迹象。 

资本充足率方面,随着信贷投放持续扩张,资本消耗加快。截至上半年末,重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15%,较年初下降0.18个百分点,逼近监管红线。若未来不良率继续上升,拨备计提压力将进一步侵蚀资本,限制业务发展的空间。 

重庆银行从一家地方性银行成长为资产近万亿的“A+H”上市银行,崛起之路堪称西部金融发展的缩影。然而,随着规模扩张进入深水区,单纯追求“量”的增长已难以为继,质”的提升与“稳”的底线成为决定其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思维财经出品)■

重庆银行

声明:思维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