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者网》叶观复
2025年三季报披露季刚一结束,区域性银行板块便迎来一则引人注目的股东变动:
利安人寿以自有资金新进成为无锡银行(600908.SH)第六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达2.52%,一举跻身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与此同时,曾长期持有的“聪明资金”——北向资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却悄然退出。
这“一进一出”的股东更替,迅速引发市场关注。作为近年来频频现身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的保险机构,利安人寿此次大手笔增持无锡银行,究竟是基于对区域性银行长期价值的看好,还是出于短期财务投资的考量?在银行业整体面临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的背景下,这一举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投资逻辑?
利安人寿3亿元“押注”区域银行
据无锡银行2025年三季报披露,截至9月30日,利安人寿以持有5034.1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2.52%的持股量,位列该行第六大流通股东。这是利安人寿首次进入无锡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显示出其对该行股票的明确增持意图。
以无锡银行2025年第三季度的平均成交价6.13元/股估算,利安人寿此次增持至少耗资3.0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利安人寿的入股并非无锡银行首次获得险资青睐。目前,无锡银行的第一大险资股东为长城人寿,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其持有该行1.57亿股,持股比例达7.17%。作为北京国资背景的保险公司,长城人寿自2020年起便持续增持无锡银行,展现出长期持有的战略姿态。
此次利安人寿的加入,意味着无锡银行已成为多家险企共同看好的标的。这背后,是保险资金对高股息、低估值、区域经济韧性的综合考量。
截至2025年9月30日,无锡银行静态市盈率(PE)不足5倍,市净率(PB)低于0.6倍,处于历史低位。与此同时,该行近年来保持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2024年股息率超过5.2%,显著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银行理财产品回报,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对于负债端久期较长的保险资金而言,此类现金流稳定、分红率高、估值安全边际充足的银行股,正是其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压舱石”。
与利安人寿新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向资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数据显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上期持有343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1.72%。
有市场分析认为,北向资金被市场视为“聪明资金”,其投资决策往往基于对上市公司长期价值和行业前景的判断。在无锡银行息差收窄、资产质量隐忧显现的背景下,北向资金的退出传递出一定谨慎信号。
业绩稳健业背后:盈利与资产质量挑战并存
2025年三季报发布后,无锡银行看似稳健的业绩数据下,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信号。
据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7.65亿元,同比增长3.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33亿元,同比增长3.78%。单季度来看,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20亿元,同比增长4.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3亿元,同比增长4.57%。
然而,若从环比数据来看,情况则截然不同。第三季度,无锡银行的营业收入较第二季度环比下降13.48%,而净利润更是环比大幅下滑40.35%。这一显著的环比下滑,揭示了该行在短期内面临的较大盈利压力。
尽管整体营收和净利润保持正增长,但无锡银行的收入结构问题逐渐凸显。前三季度,该行利息净收入为26.10亿元,同比增长仅1.51%,远低于整体营收增速。与此同时,非利息净收入为11.55亿元,同比增长9.61%,显示出一定的多元化趋势。
然而,进一步细分来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为1.1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5%。这表明,无锡银行在传统中间业务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未能有效弥补息差收窄带来的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投资收益成为支撑业绩的重要变量。前三季度,该行投资收益达到10.6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18亿元增长了30.53%,占到总营收的约28%。这意味着,投资收益已成为无锡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然而,过度依赖投资收益也带来了潜在风险——一旦市场波动加剧,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将受到考验。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无锡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8%,与上年末持平。然而,不良贷款余额为13.21亿元,较上年末的12.23亿元增长9794.8万元。
此外,风险抵御能力也有所减弱。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无锡银行拨备覆盖率为427.87%,较上年末下降29.73个百分点。从近年的数据来看,该行拨备覆盖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从2022年末的552.74%,到2024年末的457.6%,累计下降了95个百分点。
股东“换防”背后的博弈
在此背景下,北向资金的退出,或许正是对上述风险的提前预判。
作为市场公认的“聪明资金”,北向资金通常偏好高成长性、高ROE以及治理透明的标的。而无锡银行近年来增长乏力、ROE持续走低,已难以满足其长期配置标准。此外,银行业整体估值偏低,外资现在更倾向于流向科技、消费等更具成长性的板块。
因此,北向资金的退出,或许更多是基于全球资产配置与盈利预期调整的理性选择,而非对无锡银行基本面的彻底否定。
利安人寿的进入与北向资金的退出,构成了无锡银行股东结构的一次“换防”。这一变化,本质上是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不同投资逻辑下的博弈。
北向资金代表的是全球视野、长期价值与成长偏好,在盈利预期下修的背景下选择撤离;而利安人寿则代表国内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更看重低估值、高股息与区域经济韧性,选择“逆向布局”。
对于无锡银行而言,当前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在息差收窄的“新常态”下,提升财富管理、普惠金融等轻资本业务占比,优化收入结构,将成为其能否实现价值重估的核心命题。
而利安人寿的3亿元“押注”,或许正是市场对这家区域性银行长期价值的重新发现。未来,若无锡银行能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与数字化转型上取得突破,或将迎来新一轮估值修复行情。(思维财经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