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引全球资本,共筑ESG驱动新生态 ——第二届国联投资人大会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江苏专场深度观察

《投资者网》张静懿   |   2025-11-10 18:01:16
分享到
全球智慧汇锡城。

封面-尺寸调小.jpg

《投资者网》张静懿  

2025年11月6日,太湖之滨,秋意正浓。在无锡国际会议中心,一场以“携手应对挑战:全球行动、创新与可持续增长”为主题的高规格盛会拉开帷幕——“第二届国联投资人大会”与“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江苏专场”首次联动举办,超500位中外政商学界领袖汇聚一堂。 

这场大会不仅是一次高规格的思想对话,更是一场从理念到行动的系统性动员——通过资本、产业与制度的深度耦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下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而无锡,这座人均GDP突破3万美元、拥有125家A股上市公司的“太湖明珠”,正以扎实的产业基础、前瞻的资本布局与开放的生态姿态,成为观察这一转型进程的最佳样本。 

从国家战略到城市样本:为何是无锡? 

大会落地无锡,绝非偶然。这是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五年来首次走出北京、上海,专设江苏专场,其意义正如ESG领导者组织论坛联席主席屠光绍所言:“江苏是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无锡则是江苏实践的高地。” 

副市长周文栋指出,2024年无锡GDP达2300亿美元;拥有7个营收超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7300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全球灯塔工厂,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多年领跑江苏。 

更重要的是,无锡已构建起“金融+产业”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作为无锡本土最重要的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国联集团26年发展,总资产超3300亿元,管理基金规模超2800亿元,通过“投行+投资+投研”三投联动,形成覆盖种子期到并购期的全生命周期基金矩阵,累计支持120余家企业上市。正如国联董事局主席许可所言:“我们不是简单做财务投资,而是做产业的同行者、价值的共创者。” 

近年来,国联集团深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低空经济等领域精准落子。2025年,国联新设基金89支,总规模达342亿元,完成394个投资项目,招引28个项目落地无锡,成为推动地方新质生产力跃升的核心引擎。 

这一选择背后,是对中国区域发展逻辑的深刻洞察:可持续转型不能只靠顶层设计,更需地方实践的“破题”。无锡以扎实的产业基础、活跃的民营经济和前瞻的资本布局,成为观察“新质生产力”如何落地的最佳窗口。 

ESG正在重塑资本逻辑:从合规成本到核心资产 

如果说无锡是试验田,那么ESG就是这片土地上正在重构的投资底层语言。过去,企业常将ESG视为“额外负担”或“合规成本”;如今,它正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吸引全球资本的核心标尺。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中心黄忠在演讲中直言:“中国企业的ESG不应只是报告工具,而应成为融资语言、创新语言、出海第二语言。”这一判断直指现实痛点——在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等新规下,缺乏ESG叙事能力的企业,即便技术领先,也难以获得海外资本与市场的信任。 

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进一步强调:“ESG不再是合规问题,而是企业核心战略。”他指出,全球市值前十公司中九家为科技企业,而这些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其将ESG深度嵌入商业模式的能力:从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到供应链的碳足迹追踪,再到AI模型的公平性设计。ESG已成为塑造长期价值、构建竞争壁垒的关键变量。 

这一趋势正在深刻改变金融体系的运行逻辑。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周诚君透露,截至2025年三季度,江苏绿色贷款余额达5.5万亿元,占全国超八分之一;“苏碳融”产品已为3371家绿色企业提供413亿元信贷支持。但真正的突破在于机制创新,江苏正探索“数字人民币+绿电直供+零碳园区”三位一体模式,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绿电即时结算与认证,让绿色价值可计量、可交易、可金融化。 

在这一进程中,国联集团不仅是观察者,更是推动者与实践者。2025年,国联发行全国首单100%数据资产质押ABS债券,将企业数据资源转化为可融资资产;同时,通过并购整合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组建“国联民生证券”,跻身行业前20,进一步强化全牌照金融服务能力,为绿色科技企业提供从债权到股权、从初创到上市的一站式资本支持。 

这一创新的意义在于:ESG指标正从“软约束”变为“硬资产”。绿色电力、碳减排绩效、数据治理水平,正在成为可质押、可证券化、可定价的金融标的。国联的系列实践表明,地方国有资本平台正从传统投融资角色,向“产业组织者”和“生态构建者”跃迁。 

生态共建:从“朋友圈”到全球协作网络 

单点突破终有边界,系统协同方能致远。大会现场,国联生态联盟正式启动,汇聚华为、阿斯利康、华虹、科大讯飞、中金资本、SK海力士、金杜律所、德勤、新加坡A*STAR、法国IPEM等全球顶尖机构。 

紧随其后的签约环节更印证了这一点:五大领域共50余个重点项目及11支专项基金集中落地,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低空经济、AI机器人等“465”现代产业集群。 

这一生态的意义,远超资源对接。它标志着无锡正从“产业高地”向“生态枢纽”跃升——通过资本、技术、服务的多维协同,构建“资本驱动、产业协同、服务赋能”的开放生态。金杜律师事务所全球主席王俊峰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创新的最佳土壤。”金杜已在无锡设立长三角知识产权中心,致力于打造全球科技成果转化与交易的“无锡枢纽”。 

正是这种根植于本土的制度与服务支撑,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可持续竞争提供了底层底气。在全球格局深刻重构的今天,ESG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赛道。国际主权投资基金研究中心马文彦则提出“主权AI”(Sovereign AI)概念:各国将依托主权基金建设本土大模型与数字基础设施,未来中国企业出海,需与当地主权资本深度绑定,共建“文化+数据+技术”三位一体的AI生态。 

这一判断为ESG的国际化提供了新路径:中国企业不仅要输出产品,更要输出“绿色技术+ESG标准+金融工具”的系统解决方案,并以国际化的叙事能力赢得信任。 

在太湖之畔,看见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这场大会,是一次思想的交汇,更是一次行动的集结。从国家战略到城市实践,从绿色金融到耐心资本,从生态共建到全球协作——无锡正以开放之姿、产业之实、资本之力,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大会落幕,但行动刚刚开始。当“锡引全球资本”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项目落地、基金签约、联盟共建的现实图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太湖水滋养的土地上,一场关于绿色、创新与共享的变革,正在加速生长。(思维财经出品)■     

大会2025第二届国联投资人可持续全球领导者

声明:思维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