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味食品赴港上市:“拿钱跑”,还是另辟赛道?

《投资者网》引力丨韩宜珈  |   2025-11-20 18:01:41
分享到
一场红海突围战。

eb05fb77d41d069e23c2dfc47ab1992.png

《投资者网》引力丨韩宜珈

又有一家消费类企业正在冲击A+H双重上市。近日,天味食品(603317)公告称,已根据相关规定已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报送了关于公司本次发行的备案申请材料并于近日获中国证监会接收。

同时,公司也表示,本次发行尚需取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联交所等相关政府机关、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批准、核准或备案,该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

时间回溯到几个月前,2025年8月,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正式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这家2019年登陆A股的“火锅底料第一股”,在上市六年后,开启了第二次资本化征程。

随后,天味食品于10月30日表示,已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的申请资料。

天味食品表示,为进一步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业务布局规划,提升品牌国际化认知与影响力,同时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平台,优化资本结构,助力公司长远发展,正在筹划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 股)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然而,在国内调味料市场从蓝海变红海,天味食品起伏不定的业绩,能否支撑其海外资本梦?

业绩波动:并购与“清仓”式分红

根据过往披露的财报数据,天味食品的业绩表现,如同过山车般起伏不定。2025年上半年,天味食品迎来了四年间最差的业绩表现:营收13.91亿元,同比减少5.24%;实现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减少23.01%。

到了第三季度,公司业绩出现回暖迹象,单季营收同比增长13.79%至10.2亿元。但整体来看,天味食品前三季度依然面临“增收不增利”的窘境:营业收入24.11亿元,同比增长1.98%;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下滑9.3%。

据其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6.91亿元增至34.7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3.5%,稳居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第四。对比过去,天味食品如今的业绩增速可以说是开始了“下坡路”。

各品类的细分数据来看,更是暗藏隐忧:上半年火锅调味料收入4.28亿元,同比下滑12.85%;香肠腊肉调料品类收入仅1362.07万元,同比下降59.31%。要知道,天味食品曾被称为“四川火锅第一股”,主要的火锅调味料业务却一直在下滑。

线上渠道成为天味食品业绩报告中少有的亮点。前三季度线上渠道收入6.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27%,与线下渠道17.64亿元(同比下降10.35%)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近期的并购策略。2023年上半年,天味食品投资3.62亿元获得食萃食品55%的股权;2024年11月,又收购了“加点滋味”63.84%的股权。2025年上半年,食萃食品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20.52%;“加点滋味”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

虽然收购为公司带来的“新鲜血液”,但高溢价并购带来的商誉风险不容忽视。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天味食品商誉期末余额达到4.1亿元,其中收购食萃食品的估值市盈率高达82.4倍。

天味食品在渠道管理上也开始采取更为激进的策略。2024年,公司曾发布《关于禁止经销商经营相关竞品的通知》,要求经销商在销售天味“好人家”产品时,禁止销售“千禾”牌火锅产品和“吉香居”调料类产品,这一举措在行业内引发争议。

在主营业务承压的情况下,天味视频还存在实控人高分红的情况。

天味食品的实际控制权由创始人邓文、唐璐夫妇共同持有,二人合计持股比例达65.32%。2025年,邓文、唐璐夫妇以115亿元财富入选《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295位。

自2019年上市以来,天味食品已累计分红5次,累计分红总金额达15.58亿元。按邓文夫妇65.32%的持股比例粗略估算,其已累计通过分红获利约10.17亿元。

不仅如此,近三年,天味食品的分红比例持续提高。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公司派发的现金红利分别为2.42亿元、4.23亿元、5.84亿元,分红率高达70.96%、92.62%、93.58%。这一分红策略相当于将当年几乎全部净利润“清仓”式分配。

此次港股上市,实控人高分红以及高管减持的事件,仍旧引起市场担忧。

港股征程:红海中如何突围

在天味食品2025年8月21日发布的公告中,公司明确表示筹划H股上市是为“进一步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业务布局规划,提升品牌国际化认知与影响力”。

这一表述揭示了天味食品赴港上市的核心诉求——通过港股平台打开国际化发展空间。

复合调味品行业已进入高度竞争的“内卷”局面。据天味食品招股书披露,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的市场参与者数量已超过1000家,其中菜谱式调料行业的市场参与者超过500家,火锅调料行业的市场参与者也超过500家。

与此同时,根据相关研报,复合调味料市场仍保持增长态势。行业规模从2019年的857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265亿元,年复合增量率达10.2%,是基础调味料的2.5倍。固态料包(占比53%)成为主导,推动餐饮工业化、“去厨师化”进程。

天味食品在港股招股书中提及,募集资金将用于全球销售网络建设、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产业投资及并购等。公司计划依托“A+H”双平台,进一步扩展海外市场布局、寻求战略投资收购机会,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长期价值。

天味食品的出海战略并非空中楼阁。据2024年年报,公司产品已远销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秘鲁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天味食品已启动国际食品安全标准认证,为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从行业角度来看,中国调味品企业出海已有先行者。海天味业在2025年开启全球发售,募资总额92.7亿港元,成为当年港股消费领域规模最大的IPO项目。在海天味业的募资用途中,20%将被用来扩展海外市场。

然而,调味品企业出海面临诸多挑战。第三方估算数据显示,2024年,海天味业海外市场在营收中的占比仅为约7%。这与日本酱油巨头龟甲万形成鲜明对比——龟甲万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已经高达76%。

业内分析指出,中国调味品企业出海需克服食品标准、供应链建设、品牌营销等多重难关。目前,酱油在海外市场的消费者仍以华人为主,如何突破华人圈层,进入主流消费市场,是中国调味品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从行业整体来看,国内调味品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财中社数据显示,2024年,海天酱油吨价同比下降2.5%至5363.74元/吨。其他企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如中炬高新2024年酱油产品价格降了超300元/吨,千禾味业降了超200元/吨。

除了同业竞争,天味食品还面临来自跨界对手的挑战。粮油行业中的金龙鱼、鲁花,肉制品行业的双汇发展纷纷宣布加码调味品赛道,海底捞、呷哺呷哺等餐饮企业则通过复合调味品切入市场。

在这一背景下,天味食品的港股上市之旅,既是对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也是在国内市场增长放缓背景下,寻求破局的关键一步。

随着国内复合调味品市场从增量竞争走向存量洗牌,天味食品的资本动作,是寻求突围的必然选择。然而,要走通国际化路径,走上国际餐桌,天味食品乃至整个国内调味品行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思维财经出品)■

天味食品

声明:思维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