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者网》吕子禾
2025年11月,国内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原总经理庄园芳卸任总经理职务,升任公司董事长,原副总经理陈锦泉则晋升为总经理,同时兼任财务负责人。
2025年以来已有多家基金公司涉及高管调整,行业人才流动与治理优化已成常态。而这次变动是兴证全球基金自2003年成立以来,少有的“内部传承式”核心管理层交接,两位新任高管的履历积淀与战略衔接,直接关系到这家管理规模超7400亿元的机构未来发展方向。
人事传承:从履历积淀看治理逻辑
此次履新的两位核心管理层,堪称兴证全球基金“内部培养体系”的典型代表,其履历串联着公司的发展历程,也暗含着治理结构优化的深层逻辑。
庄园芳的资管生涯,几乎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脉络同步。
拥有33年金融从业经验的她,1992年便加入兴业证券,从交易业务部基层岗位起步,逐步成长为分管自营投资、研究、机构业务、固定收益等核心板块的副总裁,亲历了券商资管业务从萌芽到成熟的全过程。
2016年,庄园芳调任兴证全球基金,首次担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2017年起兼任总经理,后转任专职总经理,2023年又同时承担副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职责,全面统筹公司投研、运营、财务等关键领域。
在她担任总经理的8年间,兴证全球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从2017年三季度的1621.32亿元,稳步增长至2025年三季度末的7414.32亿元,规模增幅超4.5倍,期间还推动公司多次斩获“金牛基金管理公司”大奖,其全链条管理能力与对公司文化的深刻理解,为升任董事长奠定了基础。
相较于庄园芳的“综合管理型”履历,陈锦泉则是典型的“投研实战派”高管。
这位拥有26年证券从业经验的管理者,1999年投身证券行业,早期先后任职于华安证券、平安保险资产运营中心、平安资产管理公司,积累了跨机构、全资产类别的投资经验。
2010年加入兴证全球基金后,陈锦泉从基金管理部基金经理做起,历任固定收益部总监、专户投资部总监、总经理助理等职。
其管理能力在业绩中得到直接体现,2011年5月至2015年2月管理兴全绿色投资混合型基金期间,该基金年化回报率达18.78%,在同期同类基金中跻身前3%行列,还两度斩获“金牛奖”。
此外,在他分管固定收益业务期间,兴证全球基金连续三年(2021-2023年)获得“固定收益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其投研实力与业务统筹能力可见一斑。
从行业整体来看,公募基金高管变更通常分为“内部传承”与“外部空降”两种模式,前者更利于战略延续与文化传承,后者则可能带来新的业务思路与资源。
兴证全球基金此次选择内部交接,与其稳定的股权结构密切相关。公司股权长期保持“兴业证券持股51%+荷兰全球人寿保险国际公司持股49%”的中外合资格局,股东间的平衡与默契,为内部培养体系的落地提供了土壤。
同时,这种交接模式也符合公司一贯坚守的“长期主义”理念,避免因外部高管空降可能引发的投研体系动荡与业务方向调整。
基本面画像
高管变动的影响,最终需落脚于公司基本面与业务表现。
从当前数据来看,兴证全球基金呈现出“规模稳健增长、业绩分化明显”的双重特征,为新管理层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也提出了挑战。
在规模体量上,兴证全球基金已跻身行业头部阵营。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其公募管理总规模达7414.32亿元,在全市场13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8位,其中,非货币基金规模超2888亿元,排名第20位。
从历史数据看,兴证全球基金规模增长呈现“稳健爬坡”态势,2020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5%。这一成绩既受益于公募基金行业的整体扩容,也离不开其在固收领域的优势积累。
产品业绩方面,兴证全球基金呈现“固收稳健、权益分化”的特点。
固收领域,除了货币基金的规模优势,债券型基金与“固收+”产品表现亮眼,以兴证全球招益债券为例,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约6%,最大回撤控制在-2%以内,在同类产品中处于前列。
权益领域,其旗下明星产品表现突出,兴全合润近一年收益率超25%,兴全合宜近一年收益率超35%,但也存在部分产品业绩承压的情况,如兴全社会责任混合近三年净值超越基准收益率为-34.76%,近三年回报-16.45%,在3000余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2931位,反映出权益产品业绩的分化态势。
尽管如此,公司基本面也存在明显短板,最突出的是产品结构呈现出“固强权弱”的特征。这不仅限制了其在权益市场上涨周期中的收益潜力,还因货币基金等固收产品费率较低,对整体盈利能力产生影响,从数据来看,2022年至2024年,其管理费收入从37.22亿元降至27.46亿元,营收增速连续三年为负,直到2025年上半年才实现18.84%的同比增长。
风险与困局
对于新管理层而言,接过7400亿元规模的“盘子”,既意味着沉甸甸的业绩基础,也面临着多重风险与挑战。
如今,兴证全球基金正面临着合规与风控隐患。
公开信息显示,其旗下多只产品曾因重仓违规上市公司引发市场关注,如2023年四季度末,兴全多维价值混合、兴证全球合瑞混合重仓的闻泰科技,因未披露一致行动关系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兴全绿色投资混合(LOF)则重仓信披不合格的新潮能源,反映出其在重仓股筛选与合规风控环节存在漏洞。
业务布局上,ETF领域的滞后是兴证全球基金的一大“短板”。
近年来,ETF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25年11月,全市场ETF产品规模已达5.8万亿元,华夏、易方达等头部机构凭借ETF布局实现规模与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而兴证全球基金直到2025年9月才上报首只ETF产品——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此前,其在被动投资领域布局不足,错失了ETF发展的黄金期。在主动权益规模下滑的背景下,被动产品布局的滞后,进一步加剧了公司产品结构的失衡。
此外,随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的持续推进,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的费率进一步下行,公司依赖固收产品拉动规模的增长模式,面临盈利能力承压的挑战。
从行业机遇来看,当前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增长,养老目标基金、ESG基金等细分赛道扩容,为兴证全球基金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未来,兴证全球基金能否在保持固收优势的同时,实现权益与被动产品的突破,仍需时间检验。(思维财经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