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明星企业|科技创新初心永存 康佳集团同风雨、共担当

《投资者网》岳红豆  |   2020-08-25 07:51:05
分享到
2020年是深圳建立经济特区40周年,亦是康佳集团成立的第40年。“创新”、“改革开放”与“高科技”一直是深圳的代名词。与特区一路同行的康佳,也从一个小工厂,成长为家电制造龙头企业。如今,转型为科技平台型公司的康佳,已是深圳特区的一张耀眼名片。

摄图网_500513750_banner.jpg

《投资者网》岳红豆

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成长于深圳热土,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佳集团”)的发展,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腾飞的注脚。

1980年5月21日,广东光明华侨电子工业公司由宝安县光明华侨农场迁至深圳市沙河工业区,康佳集团从此正式成立。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康佳集团后来以彩电龙头企业闻名,但它早期的主要产品却是收音机与录音机。

1.jpg

时间回到1978,国家批准引进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在上海落地,随着改革开放驱动市场需求,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彩电生产企业,并很快形成规模。据统计,国内当时引进大小彩电生产线共100多条,并涌现熊猫、金星、牡丹与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百舸争流中,康佳集团1983年开始涉足彩电制造业。次年,其第一条电视机整机生产线投产,打着“MADE IN CHINA”字样的康佳电视走向世界。 

四十载风雨,从小工厂到深圳名片,康佳始终与特区同行。展望未来,“支撑康佳集团发展的主心骨依然是科技创新。”康佳集团强调。

加工工厂起步 不忘来时路

1987年,工信部颁发的最后一张内销彩电生产许可证花落康佳,从此康佳彩电结束了只能出口的历史,开始了在国内市场销售。

然而,出口转内销却并不轻松。

一方面来源于市场压力。据公开资料,当时80%的中国彩电市场份额被三洋、日历、松下与索尼等品牌占据,此外,国内彩电势力同样不可小觑。1987年,中国的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康佳需要与之竞争的,还有优先其进入彩电生产赛道的一众国产“老玩家”。 

另一方面是技术壁垒。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电视制造业得以获取海外订单,从生产技术开始搭建自身的发展体系,但对于初初起步的中国工业制造业而言,大多数国内电视厂商的技术与不见,均依赖国际市场供给。

2.jpg

“流淌的创新基因,让康佳十分重视技术研发,1990年就成立技术开发中心,加强新产品的开发与更新;同时得益于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康佳在1992年股份制改造成功,康佳A、B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从此开启了康佳集团成长发展的新篇章,随后即成为深圳首家过百亿的工业企业。”谈及康佳集团如何把握自身与政策优势,从一家来料加工厂成长为家电制造企业龙头时,康佳集团如是告诉《投资者网》。

历史拥有记忆,八十年代的深圳遍布品牌代工厂,而创新是在制造业赛跑的康佳集团最终突破重围的底气。

资料显示,1993年,黄显芳与黄国赢设计团队研制出了第一款完全自主设计开发的彩电,型号为T953P3。凭借先进的功能与清晰的图像,该产品创下了康佳集团单机销量最大、什么周期最长与获取利润最多的纪录。1999年,随着康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是中国第一台高清晰数字电视的面世,康佳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开发高清数字电视的企业,领跑行业。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风卷残云胜者为王。”1997年,“KONKA康佳”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康佳集团实现了广东省和深圳市的“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2001年到2015年是改革开放后深圳高速发展的15年,同时,也是康佳集团快速稳定发展的15年。”康佳集团告诉《投资者网》。

据国内权威机构中怡康监测数据,2003至2008年,康佳的彩电内销市占率连续六年第一。“随着新时代信号找,康佳启动转型升级战略,在坚守主页的同时,新兴产业也高效落地,四大业务群协同发展,取得满满硕果,成功转型为一家科技驱动的平台型公司。” 

不满足于机械的彩电生产是康佳前进的动力。康佳集团总裁周彬曾提到:“未来的康佳,将不再只是一家彩电企业。我们想打造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千亿级的康佳,我们更希望成就一种以科技和产业为核心的高质量跨越发展模式,构建一种与合作伙伴实现共同成长和共赢发展的合作机制,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树立一种以科技改善人类生活,并不断创造社会价值的商业典范。”

提出这个发展愿景基于康佳“科技强国、实业报国”的发展初衷。多年来,康佳不仅在产业基础、科技研发、人才队伍与品牌效应等方面有深厚的积淀,且在产业拓展、机制变革、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与新经验都让康佳对未来实现更快更大的发展有了更强调信心与跟迫切的愿望。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改革举措不断涌现。尤其是十九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与转换增长动力的整体思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能,也为康佳集团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巨大的战略需求。”康佳集团称。

3.jpg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完成转型跨越

对康佳集团而言,为支持深圳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行混改是早期的机遇。其中,康佳集团所做的不仅仅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还包括了对民营企业的投资。

但成长为家电制造龙头后,再进一步向科技型平台转型,却需要“二次创业”的决心。康佳集团对《投资者网》直言,从制造业向科技平台转型的痛点与难点主要在技术壁垒的打破。 

“在推动新兴产业落地之际,很多核心技术其实都掌握在国外。为了研发出填补空白或对行业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或产品,往往需要投入许多人力、精力、物力与实践,这也是很难短时间内看到成效的。”康佳集团认为。 

但康佳仍在持续努力,且目前其已在半导体领域成功布局光电与存储两个方向。资料显示,康佳集团在Micro LED芯片研发上已取得初步突破,不仅申请超过100项全球专利,还攻克氮化镓技术,发布APHAEA首款Micro LED系列产品Smart Wall。“‘Smart Wall’产品从芯片设计、产品系统设计、部件制造、产品组装等产业链过程均由康佳自主完成。康佳目前是国际上少数有能力进行Micro LED 8K产品系统整合设计及生产的企业。”康佳集团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核心技术上的投入,康佳集团还同步建立了“半导体+新消费电子+科技园区”的发展主线,以及“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对前者而言,半导体业务始终是康佳打造核心技术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该业务亦可应用到智能终端产品业务,并拓展到产业园区业务;而新消费电子类业务则是康佳未来将持续重点发展的所在,通过不断丰富其内涵与外延,持续向电子产品的边界拓展,形成新消费电子业务体系与产品生态;科技园区则是康佳继续做大做强的野心,它将成为康佳推动各类产业落地的运营与反哺模式,亦是推动半导体、新消费电子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而后者的发展模式,则意味着康佳作为传统家电制造企业,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综合型、平台型公司的转变。

4.jpg

“转型后的康佳,产业格局将更加丰富,各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模式与机制均将更有活力,经营质量与发展速度将同步得到提升;此外,资产规模的大幅上升,也会为康佳在资本市场上谋求更大的想象空间与更丰富的投资机会。”康佳集团提到。 

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在康佳集团看来,影响康佳转型的关键因素为科技、资本与人才。“一是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将科技创新打造成为康佳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推动资本能力的增强,不断增强资本实力和资本效率;三是推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优秀的业务团队和研发团队来驱动各项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康佳集团告诉《投资者网》。

放眼科技行业之大观,在家电制造已深耕多年的康佳集团亦信心满满。40年技术几点与产业资源优势,让康佳集团能够快速推动新兴产业落地;其“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则让康佳集团得以以科技为驱动,以产业为基础,并以园区为载体,开启充满生命力的发展模式。 

但最为康佳集团灌注信心的还是其独特的科技创新模式。一方面,康佳整合外部科技力量,积极与各高校、专家实验室与合作伙伴布局新技术;另一方面也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引进”,提升自主研发实力。此外,康佳还设立了康佳之星,在全球建立15个创新基地,形成了辐射全球的创新孵化网络。

在谈及未来发展时,康佳集团提到公司将重点推动业务向电子产业的上游核心领域拓展:加强产品研发与核心技术创新,以及加强核心领域、关键环节与原创技术的突破与创造。“我们将重点围绕Micro LED和半导体等关键环节进行技术研发,推动集团向以创新为驱动的新产业运营平台的康佳科技转变。”康佳集团称。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7月,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纪念日前夕,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康佳集团名列186,较去年排名提升了10位。据往期资料显示,榜单设立以来,康佳集团一直名列其中,且排名逐年提升,高质量发展与特区的创新基因,始终是康佳集团前行的底气。 

“未来,康佳集团发展的新引擎,依旧是科技创新。”康佳集团提到。从深圳到世界,从传统制造到康佳科技,从产品输出,深入到更具壁垒的科技输出、品牌输出,高质量的产品力,与特区优秀的创新基因,将继续作为灯塔,照康佳集团远航。(思维财经出品)

康佳集团

声明:思维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