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在线教育消费乱象丛生 “双减”下加速优胜劣汰

《投资者网》谢莹洁 张斯文  |   2022-03-14 07:31:30
分享到

摄图网_402142233_wx_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插画(企业商用).jpg《投资者网》谢莹洁 张斯文

编辑  吴悦

从疫情初期在线教育如日中天的火热态势,到充斥裁员、关停、人去楼空的行业寒冬。“双减”新政之后,在线教育行业面临的冲击仍在延续。

随之而来的是潜在问题大量曝光,诱导消费、霸王条款、退费难题等乱象丛生。今年以来,央视已曝光配音速成课、财商课等套路,但存在的问题显然不止这些。

3月9日,中消协发布《2021年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有关校外教育培训的投诉案件共80528件,同比增长43.4%。其中,教培机构频现跑路及退费风波成为2021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之一。

《投资者网》统计发现,在线教育投诉主要涉及的问题中,退费问题是重灾区,提到退款难、退费流程与前期承诺不符等退款退费方面的问题最多,占比超七成;虚假宣传投诉有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在线教育领域被执行人数量创历史新高,且多集中发生在2021年7月以后。

在线教育的几大乱象

近些年,在线教育凭借可以随时学、随处学、跟名师学等优势,获得不同年龄段、有提升需求的人士所喜爱。但随着体量不断增长,这一行业的乱象接连不断地发生:部分所谓的名师,甚至是无教育资质人员;有些机构所谓的“包过”,实际上毫无教学质量。

对此,有专业研究机构针对行业乱象进行整理研究,并对各家在线教育机构进行了评级。

3月9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经社教育台发表了《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消费投诉数据与典型案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引用了“电数保”的数据和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保”的案例。

《报告》显示,“电诉保”平台在2021年受理的在线教育领域用户有效投诉中,共86 家平台上榜。其中,较为经典的投诉案例有:去年5月,有用户投诉海风教育“不上课也不退款”;同样是去年5月,河北张先生向平台反映学慧网“签订退款协议后,四个月仍收不到退款”;去年6月,重庆杨女士反映“‘海风教育’与‘轻轻教育’合并,剩余课程无法排课”;以及去年7月,江苏张先生投诉称,环球网校所宣传的不考试直接拿证书,导致自己上当受骗。

不仅如此,这份报告还根据用户的投诉情况对在线教育机构进行了评级,其中:中华会计网校、帮考网、一只船教育、开课吧获“建议下单”评级,潭州教育、环球网校获“谨慎下单”评级,嗨学网、大塘小鱼、学慧网获“不建议下单”评级,小叶子智能陪练、常青藤爸爸、恒企教育、海风教育、掌门1对1、兰迪少儿英语、赛优教育、麦淘亲子、51Talk等获“不予评级”评级。

从上诉榜单中可以发现,获负面评级的机构近乎“屡教不改”;临近今年“3.15”,时隔大半年后,这些企业去年所存在的问题依旧不断发生。

3月11日,在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一位报名成人自考的消费者表示:环球网校的销售人员,以“短时间拿证”等条件诱惑这名消费者快速签单,并且签单前也未告知“不能退款”;这名消费者认为,这样的销售方式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而且找不到后续服务人员,服务态度极差。

2月6日,一位临近高考的学生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2018年还在上初三,在主打K12的‘海风教育’平台交费后,平台承诺课程可以一直学习到高考后,但后续联系不上这家机构的客服和老师,目前还剩1万多元的学费无法退回。”

退款退费问题成维权重点

3·15来临之际,《投资者网》在黑猫投诉等平台消费投诉数据的基础上,汇总针对在线教育机构的投诉,并对此展开数据分析。

统计显示,线上教育投诉主要涉及的问题中,退费问题是重灾区,提到退款难、退费流程与前期承诺不符等退款退费方面的问题最多,占比超七成。

有三成投诉者反馈自己曾遇“培训贷”,当消费者表示资金紧张时,培训机构会推荐与自己有合作关系的第三方平台,要求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课程。

另有三成消费者表示,被在线教育机构的虚假宣传所欺骗,遭遇到霸王条款。投诉内容显示,多家教育机构诱导消费者报名的理由有:“包通过”、“承诺包过率”、“考前密卷”、“100%拿证”等。

中消协在《2021年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中指出,一些培训机构以折扣优惠诱导收取大量预付费,后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倒闭、跑路后预付费用难以追讨;部分培训机构为规避“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费用”的规定,采取买3个月赠3个月课程、分班次付款等方式,变相提高单次课程和总的培训费用;有的预付费用时被诱导办理“消费贷”,机构关门后无法上课却仍需按期还贷。

机构方面,在黑猫投诉上,虎硕教育投诉量最大,达738条,投诉内容多为“机构倒闭学员维权无门”;其次是掌门1对1和魔力耳朵少儿英语,投诉量分别为236条和133条,内容聚焦于退款难。

此外,培训贷和霸王条款也是投诉较多的领域,其中恒企教育的投诉件占比较高;而导氮教育在退款问题上的投诉件占比超九成;虚假宣传方面,起航在线教育投诉件占比远高于其他机构,有消费者称其宣传“交了费用就可以通过BIM建模经理和装备式工程师证书”。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诉量增长到150条左右后,部分机构的回复率迅速下降。这说明,随着投诉迅速增长,有的机构可能已经倒闭跑路,对问题避而不答;有的平台则是售后服务水平出现退步。

被执行人数量创历史新高

2021年以来,在线教育领域经历了冰火两重天。资本疯狂涌入,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融资记录;另一方面,“双减”新规下,行业加速优胜劣汰,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平台也越来越多。

企查查数据显示,在线教育领域被执行人数量创造了历史新高。截至今年3月8日,我国共5000余家在线教育相关企业,其中2021年新增行政处罚、被执行人、经营异常、失信企业这四项风险信息的相关企业近400家。

企查查统计显示,风险信息共计991件,其中行政处罚、被执行人信息、经营异常、失信信息分别有175件、203件、199件、334件,涉及企业有147家、66家、184家、75家。

2021年在线教育相关企业新增的被执行人信息和经营异常信息,多集中发生在2021年7月以后,以经营异常信息为例,7月及以后占比全年的75.88%。新增被执行人、失信信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次以上的企业分别有22家、33家与14家。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4类风险信息中,北京优胜辉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优胜教育)和北京东方倍优天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均为2021年新增,其中优胜教育当前被执行人总金额为266万元。

过渡时期,部分企业在经营难以为继的背景下,虚假宣传愈演愈烈。

中消协指出,机构虚构学员培训案例、师资力量和培训效果,编造消费者评价数据;夸大培训机构实力,实际教学质量与体验课、试听课质量相去甚远;部分培训机构为售卖课程,刻意隐瞒部分职业资格证考试报名条件限制,诱导消费者缴费,甚至消费者提出质疑后,承诺可以帮其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

行业问题集中爆发的背后,则是“双减”新规下融资迅速缩水。

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融资总额超140.9亿元,同比下降73.88%;总融资数127起,同比增长14.41%。

这与往年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2017年融资额约95亿元,同比增长52%;2018年融资额约223亿元,同比增长134.73%;2019年融资额约146.8亿元,同比下降34.18%;2020年融资额约539.3亿元,同比增长267.37%。

监管完善下优胜劣汰加速

“双减”政策下,教育行业进入修整期,在线教育的大潮正在缓落;这导致了大量机构“破产跑路 ”、“学费打水漂”。

更严重的是,这些机构的做法无疑耽误了学员们在人生中最有“冲劲”的几年;而且可以想象的是,在受骗后,这些人恐已无精力和心气来提升自己。这样算来,消费者的经济损失远远不止学费。

针对在线教育的乱象,中消协表示,当前校外培训作为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补充,仍有强大消费需求,随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地,行业调整伴生的消费风险还会陆续释放,强化校外教育培训消费者权益保护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些机构则对在线教育产业发出了积极信号,尽管行业在大洗牌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但这同时加速了市场秩序的建立,及相关政策的完善。在此背景下,一批不合格的中小机构逐渐淘汰,合规的头部公司脱颖而出。

摩根士丹利表示,市场对在线教育行业的情绪依然低迷,但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未来以素质教育为主的非学科类辅导、教育硬件市场将迎来需求增长利好。

消费维权方面,中消协称将重点关注在线教育培训等新兴消费业态和消费模式,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不良营商手法、显失公平格式条款等问题的监督力度,推进消费领域规则建设和完善。

中消协从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完善相关立法,探索以制定“社会教育促进法”的方式提升固化,推进其发展规范化、法治化;加强协同治理,确保落实《“双减”意见》的各类政策措施配套健全、有效落地;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责,加强监管体系内外部的沟通协调。

建立日常监管执法机制,在阶段性专项整治行动之外,加强行业发展规律研究,建立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处置长效化机制;加大培训机构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保障消费者预付资金安全。

最后,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培训机构合理定价、规范服务,发挥消费者协会参与立法、社会监督、纠纷调解、公益诉讼、警示教育等各项职责作用,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共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思维财经出品)■

教育315在线教育双减聚集3·15

声明:思维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